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西宁古代大墓的传奇故事
作者:真封神开…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1-17 11:29:01

  生活在今天的西宁人,你知道多少西宁的古墓?康王墓、祁秉忠墓、李文墓……这些承载着厚重的青海历史的名字背后又有多少传奇故事?它们坐落何处?何时修建?本期《青海视野》为您讲述一段西宁古墓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康王墓,西宁古迹,又称康王陵,即我国历史上五胡十六国之一的南凉王秃发利鹿孤墓,位于西宁东郊外东滩,现已无存。南凉第二代王秃发利鹿孤死后,谥康王,所以称为康王墓。康王墓因墓冢似山,人们俗称其为"小圆山"。《甘肃通志》记:"秃发利鹿孤墓,在西宁县南";《十六国春秋》记:"利鹿孤葬之西平之东南";《西宁府新志》载:"南凉康王墓,在县(西宁县)治东南山麓";《晋书·载记》记:"秃发利鹿孤死,葬于西平之东南"。南凉作为"五胡十六国"时期的一国,立国18年,历三主。尽管兴亡匆匆,但却在青海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秃发利鹿孤只执政短短的八年,嘉平元年(407年)即患病死,葬于西平东南。康王墓建于黄土的平滩上,据在此新生砖瓦厂工作大半辈子、已故李如鑫先生说,土层厚达35米,西距苦水沟约300多米,南距山根约150米,北距西宁名士来维礼墓约500米。康王墓封土堆规模宏大,墓高达20米,呈四方型,边长达100多米。由于形体巨大,故人们称之为"小圆山"。民间传说,康王墓的风水极佳,"头枕铁砂帽(指大圆山),脚蹬大印盒(指湟水北的一颗印),占尽了西宁的风水。" 我省文史学者巢生祥老先生家的祖坟就在小圆山附近,他曾多次去那里祭祖,对那儿的环境是十分了解的,就在新生砖瓦厂二号轮窑南。1955年春,他祭祖时曾登上小圆山,发现顶部直径达20米,其四周和顶部战壕遍布,是军队训练时开挖的。1956年,经西宁市人民政府批准,小圆山一带土地划给省劳改单位,作为新生砖瓦厂烧制砖瓦的取土地。为了加强对劳改人员的防守,劳改单位曾利用小圆山作为制高点,在墓顶设置固定岗哨。据李如鑫先生说,虽然用黄土在东滩平地上堆起这么高大的一座封土堆,但小圆山四周土地平坦,没有坑洼,可见封土是从远处运来的。在1600多年前靠人工堆积起这样一座小山,工程实在可谓艰巨。小圆山和周边的土层,经几十年的开挖利用,早已变成块块砖瓦,砌进了西宁幢幢大楼中,没有了康王墓的土场照片至今还保存在几位老人的手中。祁秉忠墓,位于西宁南滩,今已无存。《西宁府新志》载:"太子少保援辽总兵左都督祁秉忠墓,在县(指西宁县)治南二里。"当年地表隆起的墓冢高6米。直径约16米,周围有残存的陵园建筑,园门前有石狮、石马各一对,龟趺一座;台基后有风化了的红砂岩雕琢的石马、石人各一对。1957年12月,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为配合南滩基本建设,对墓葬进行了发掘。墓葬由墓门、甬道、明堂、耳室、主室等部分组成。墓顶用青条砖错缝并列成券顶,墓壁用青砖错缝平铺砌成。墓门为门楼式,仅残存木质碎片。门楼顶部铺设筒瓦和板瓦,砖砌飞檐,飞檐下游撩檐枋,檐下用砖雕做斗拱,拦额下刻有隶书"百世流芳"匾额,左右用砖浮雕"苏秦望母"、"李林挂剑"等历史故事。主室门框用砖砌成,过梁用木料,其顶部用砖雕成山水,过梁与券顶间的拱眼用雕花砖封堵。左室无门。用砖封死,右室有一个盗洞。由于墓室早年被盗,祁秉忠尸骨尚存,夫人王氏尸骨凌乱,仅获墓志两方,一方为祁秉忠墓志,一方为王氏墓志。另有木制烛台两个。祁秉忠(? 1622年),蒙古族,元代甘肃右丞朵儿只失结第九代孙,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袭职任西宁卫指挥同知,后以军功迁任洪水游击,改任西宁镇海游击,升任甘肃参将;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调补永昌卫(今甘肃永昌)参将,驻防河西。蒙古银定歹青率千人到永昌侵扰,时任永昌参将的祁秉忠当即率领300人前去抵御,在众寡悬殊的形势下,祁秉忠孤军奋战两昼夜,等待援军赶到,解救出被银定歹青掠走的群众和牲畜。老百姓心怀感激之情,在祁秉忠坚持战斗的地方竖起纪念碑,上书:"湟中将军手刃三虏孤军战胜处"。之后,祁秉忠升任凉州副总兵、甘肃总兵官。东北女真族兴起后对明王朝步步紧逼,祁秉忠受命任援剿总兵官,率兵万人驻防闾阳。天启二年(1622年)在平阳与女真兵交战时,统领明军前锋的孙得功里通外奸,将后队祁秉忠等部暴露在前。在混战中,祁秉忠奋力拼杀,身中三箭两刀,被亲兵扶上马后,仍坚持战斗,突出重围,但终因伤势过重,在半路上不幸创裂而亡。明王朝追念他的功劳,追封他为太子少保、左都督、指挥佥事,世荫三级。运柩数千里归葬西宁南滩,并在东关大街建起一座"报国输恩坊",以纪念这位血洒辽东的蒙古族爱国将领。《明史》有传,入西宁乡贤祠。李文墓,位于西宁北川旱坪山,今已无存。《西宁府新志》载:"明高阳伯李文墓,在县(指西宁县)北十里旱坪山,下有祭碑",今已无处可寻。旱坪山,地处长宁川西侧,山分八棱,一水(北川河)前绕,李文墓靠山面水,堪舆家认为是一处风水宝地。李文,字孟华,陕西华阴县人,会宁伯李英从子,世称"西伯府"。李文以军功起家,因从征有功,升西宁卫指挥佥事,专抚番夷,以功升都督同知,佩征西将军印,充右军都督府都督,任总兵官镇守大同;后偕宣府总兵官杨龙征剿老军营虏贼,封高阳伯,因"负资忠义,秉志纯良,将略素闲,战功克著"的原因,于天顺二年(1458年)三月受赐"誓书铁券",以表明英宗朱祁镇"朕既不忘尔勋,尔亦毋忘朕训"之意,誓书铁券今藏青海省档案局。该铁券"如一块黑色瓦片,呈弧形,含腹鼓背,系生铁铸成。上有明英宗皇帝诰喻制文,每字1平方厘米,阴文嵌金,金书灿然。"誓书铁券明确规定,受赐者凭着这一铁券,犯法时可以免一次死罪,所以人们又把它叫"免死铁券"。铁券上的文字鎏金,光彩耀目,所以又称"金书铁券"。清代西宁诗人祁松年曾写了一首《读李指挥铁券》的诗:"高阳伯出大明时,树立功勋四海知。定乱安居连奏捷,封茅裂土最相宜。名标史册光千载,勇压西陲服众夷。感动英宗颁铁券,公然宠爱见乎辞。"后以失机罪降为都督佥事。又因在延绥杀贼有功,仍升为同知。明孝宗弘治二年(1489年),89岁的李文在西宁去世,讣告传至京师,皇帝追念其功,仍赠高阳伯,赐祭葬。儿子李镛承袭爵位,为西宁卫指挥使。李文祭祀灵牌位现供奉于湟中县李家山乡河湾村一李姓族人处,灵牌高约30多厘米,宽约13厘米,上书"始祖特封奉天翊卫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高阳伯右军都督李公文位"。柴国柱墓,又称大哈门墓,位于大通黄家寨乡大哈门村,地处清水沟脑,娘娘山东麓,今已无存。《西宁府新志》载:"太子少保左都督总兵官柴国柱墓,在县(指西宁县)治北六十五里清水沟子。副总兵时秀墓附焉。次子甘肃总兵时华墓今无考。"柴国柱墓地所在地有条清水河,水源是从娘娘山流出左右两股水,流至墓前汇合,然后东流出沟注入北川河。1958年时,墓周围尚有土墙围定,土墙长88米,南北50米。据说墓园原有封冢35座,南北横向排列成行,并有石牌坊、石碑、石人、石马、石狮等。据大通训导问昙、增生梅汝调所著《邑草志·柴家坟记》记载:"碑高皆九尺,龙冠虎座。前建石牌楼一座,三楹,上书钦赐祭葬恩荣一品。左右列石人四,石马四,石狮二。"1976年8月至9月,清水沟要修筑大哈门水库,为配合水库建设,省文物部门对柴国柱墓进行了发掘。发掘时,墓园仅存几个封土堆,地面其他设施已被破坏殆尽。柴国柱墓为长方形石室墓,用黄褐色岩石错缝平砌,以白灰作浆,共八层。柴国柱尸骨尚存,用多达20层的衣物裹成柱状。墓内有墓志一方,阴刻篆书,计67字;墓志铭为阴刻楷书,计1634字,详细记载了柴国柱的一生,与《明史》《明实录》《明史记事本末》《西宁府新志》等史籍大致相同。随葬物品有铜、锡、玉器和货币等,特别是玉器,制作非常精美。柴国柱墓的发掘,为研究青海地区明代墓葬形制、衣冠制度、随葬品的陈设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也为古代建筑、艺术、书法、绘画、雕刻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尤其出土的墓志铭,是研究明代青海地方史的重要史料。柴国柱(1569 1627),字擎霄,西宁人,史载"壮勇足智,善骑射真封神开服一条龙服务,击寇两川,勇冠三军",原是西宁卫中军守备,曾一度率部镇守今西宁火车站后王家庄地界,以保护兰宁大道的通畅。后因在被称为"湟中三捷"之一的西川之役中,因冲锋陷阵,战功卓著,升任都指挥佥事;在萨尔浒大战前,以都督佥事身份,"带家丁星驰出关";又因石灰关之役中,"以孤族击猖狂之寇,中矢带镞,斩二十一级,名闻京师",因而擢升为总兵官,镇守陕西;后又加封为右都督,"移镇沈阳",是朝廷倚重的边庭大将。其子柴时秀亦官至辽东总兵官,后不幸捐躯疆场;次子柴时华也历官甘肃总兵,史载"与父兄一样,俱骁勇"。明天启七年(1627年)天堂2开服一条龙服务,柴国柱不幸病逝,天启帝闻讯,专门下诏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少保,以朝廷命官的规格给"故总兵祭葬"。(文章选自青海著名文史专家靳育德先生的《西宁古墓略谈》)祁肇周墓,在西宁南川西侧享堂沟。祁肇周,明西宁副总兵、西祁土司祁德之曾孙、祁廷谏之二儿子,墓园所在地就成了今天湟中县总寨乡的享堂村,村后山沟因之而就称为享堂沟。祁肇周父子在世时,正是明王朝风雨飘摇、岌岌可危之时。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起义军鲁文彬、贺锦先后率部攻打西宁,当此形势危难之际,西祁土司祁廷谏"聚众泣告曰事势至此,有死而已兴周(祁廷谏长子)曰国家豢养之恩报在此时,儿等当以死战求济!"之后,土司祁廷谏、李天俞等组织了西宁保卫战,鲁文彬战死于西宁城下;贺锦中伏,捐躯于伏羌堡(今湟中徐家寨)。是年冬,起义军辛恩忠再次率部攻破西宁,认为"灭贺(贺锦)之举由于祁氏,获(祁)廷谏,系累以去。"当祁廷谏、祁兴周父子被押往西安大狱时,祁肇周欲以身代兄负罪,祁兴周瞅机会给祁肇周说:"吾父子咸死无益,曷走青海乞兵?以图复仇。"祁肇周却说:"兄适外乞兵天堂2开服一条龙服务,父及于难,我不可不奔也。"史料中记述了大难当头时,兄弟争相赴难的手足亲情。将军坟,大通古迹名,位于大通向化乡将军沟村西,约1000米处。这里四面环山,中间是一片平滩,将军坟就建在平滩的中央。这是一座用乱石堆砌成的、高约9米的圆锥形坟堆,底部直径约10米。虽然村名与这个坟堆有关系,但墓主人身份及墓葬年代均不明。据《大通文物志》记载,为明代古迹。这里地处边远,坟堆保存状况完好。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网络110报警服务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天堂2开服一条龙服务

Copyright 2012-2020 http://www.45u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天堂2开服一条龙服务_传奇3开服一条龙服务_真封神开服一条龙服务-www.45ur.com